研學頭條作為研學旅行行業第一自媒體,我們一直本著服務教育的初心,奮斗在研學旅行事業的道路上,尋覓更多的關于研學旅行的聲音。
1.研學課程的開發理念
當我們在談論研學旅行的時候,總是繞不開一個詞:課程開發。
知行樂學擁有完整的課程研發體系,2019年,公司接待中小學生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春秋季研學、研學夏冬令營、勞動教育等)近10萬人次。說到課程開發時,趙柯老師認為一定要遵從3個理念。
一是注重教育性。遵循教育規律,課程設計上符合課程的基本規律,要有完整的課程要素。
二是注重趣味性。遵循不同年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規律,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范疇和內在需求且有趣的課程。
三是注重價值輸出。采用“項目引導式”研學課程模式,讓學生在研學中參與、體驗、實踐、反思,在過程中也能夠學有所得,成為最好的自己。
2.課程設計需要避開的盲點
研學旅行,最先開始是旅游里面的一種休閑方式,后面才被定位為教育概念,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校外補充,很多老師在做課程設計的時候為了區分“研學”和“旅游”,而會過度的注重“學”,導致研學活動變成了一個校外課堂而已,內容實質沒變,只是轉換了一個物理空間而已。
趙柯老師強調,研學的“學”不僅僅只是學知識,旅途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學習,集體出行學的是文明禮貌、行為規范、與人相處,促進素質能力的養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集體食宿學的是自理能力、時間管理、收納整理,旨在讓學生學會自立自理,能夠照顧好自己,甚至是他人。除開我們研學的主題與目的,研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的教學計劃中,不是把教室里的課復制到旅途中,而是開展基于項目的情景教學。
研學旅行的意義就在于開發學校里學不到的經驗、知識、素養。一方面,走出校園,就要為學生創造這種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在這種真實的情境里邊觀察、體驗、思考,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提升能力、鍛煉自己;另外一方面,圍繞這種跨學科的內容和項目開展跨學科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4.有什么好的基地課程研發經驗
分享給大家?
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是載體,課程是靈魂。近幾年來,很多研學基地營地開始重視課程的開發。知行樂學與華中師范大學合作,為許多基地提供了課程開發的支撐,開發了一系列符合基地營地特色的實踐課程。
2019年,在首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上,華中師范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與木蘭花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共同發布國內首個‘鄉土鄉情’主題研學實踐營地課程?!班l土鄉情”研學營地課程體系結合木蘭花鄉“美麗鄉村”的特點,將課程分為以“鄉土鄉情”為主,“鳥類”與“植物”為輔的三大主題。
課程體系包括了課程的物理空間、課程的標準課件、教學物資、師資配備與培訓及優化機制,形成了開營儀式、研學課程、教育模塊、文娛活動及閉營儀式一整套完整的流程。項目開發團隊雙向互動式研學產品開發模式,使景區研學內容更深度呈現。
2020年,在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上,華中師范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與竹馨莊園實踐教育基地共同發布“自然農法”勞動教育基地課程。打造了農事體驗和職業體驗兩大系列課程體系,倡導三種勞動表現(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發揚三種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課程體系同樣包括了課程的物理空間、課程的標準課件、教學物資、師資配備與培訓及優化機制。
5.學校希望和什么樣的企業
合作研學旅行?
不同的學校對研學旅行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需求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知行樂學服務了的300余所中小學校,不同的學校性質、不同的規模,不同的教育理念,都會影響學校對研學服務機構的選擇。
從知行樂學的角度來看,為學校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提供個性化訂制的課程方案,能夠讓合作更持久。
比如在市場初期,許多學校并不明確研學旅行如何開展,沒有相應的操作標準,這就需要企業在服務和質量上走在前面。
在2018年,知行樂學率先在武漢市場推出了《學生研學手冊》,使《學生研學手冊》成為學校開展研學旅行的“標配”,2019年知行樂學又在業內推出了《教師手冊》,幫助部分學校打造出了精品研學線路,獲得了學校和主管部門的好評。
6.研學企業與高??梢蚤_展哪些有效合作?
2019年,知行樂學與華中師范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以“集成各類資源,促進成果轉化,推動中小學研學旅行健康發展”為總體目標。由知行樂學出資,與華師大聯合成立的“華中師范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于2019年6正式成立,旨在持續推動中小學生實踐教育標準建設和課題研究,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課程、精品線路等服務型產品,通過研學導師培訓、人才培養等形式建立研學旅行綜合服務體系。
成立一年多來,研學院在標準建立、課題合作、高端論壇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影響力也不斷提升。2020年12月,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華中師范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中國德育雜志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在武漢舉行,共有來自教育部相關單位、湖北省教育廳及相關地市教育局有關部門領導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有關專家,以及北京、深圳、廣州、河南、山東、黑龍江、新疆、湖北等19個省市近500多位中小學校校長、實踐教育工作者出席論壇,同時,超十萬人通過直播平臺參與了該次論壇。
疫情無法阻擋我們前行的腳步,量變的積累終究會引發質變。疫情過后,被迫按下暫停鍵的研學必將迎來一波井噴式的熱潮?,F在的努力都將化作豐滿的羽翼,研學行業未來可期。